狗狗输完血怎么老尿血?
输血过程中,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会溶解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量白细胞等成分。当血液从体内流出并再次恢复循环时,这些细胞会迅速被重新吸附到毛细血管壁上并被滤出体外。这种过程被称为纤维蛋白原的分解和溶质再吸收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成分会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包括红细胞中溶解的部分血红蛋白。虽然这种情况不会造成血红蛋白的损失,但也会给输血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受血者对输入的血浆有抗体或交叉反应,则会引起不良反应 。
因此,在进行大规模人群输血前,要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其不含任何病原微生物及抗感染抗体。同时还要对输血患者进行适当的免疫预防,以避免发生严重的临床后果。另外还要注意加强临床监护和管理措施以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3]。
其实,对于狗来说也是一样的问题——虽然人类血液内含有许多成分,而狗狗体内却没有相应抗体,但在它们输入了含有人类血液的血液制品之后,仍然会发生溶血性贫血等严重疾病。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这跟动物体内的免疫功能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外来物质并将其清除来保护机体免受侵袭;但如果外来物与自身存在相似性(包括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话就会引起过敏反应或者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疾病产生;而如果外来物是病毒或者是细菌之类病原体时就可能导致病毒感染甚至爆发流行[4-7].
目前,由于犬科动物缺乏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所以只能通过输入人源性的血浆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方面会导致犬体出现溶血性贫血现象;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犬感染人源性病原体从而诱发疾病发作。而且即使没有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也有可能使犬体内出现抗体抵抗而导致日后无法再次输血。
所以说,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是从根源出发:一是要严格控制血液来源(如使用安全合格的血液制品)、二是要确保所输注的血浆没有受到污染并且没有携带致病因子(如对供血者和受血者都进行了严格的筛查工作)、三则是要做好输血前后的监测以及预防措施 (包括检测血清学指标是否正常、观察是否存在溶血现象以及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